温病条辨对喉源性咳嗽辩治启示

 

北京皮肤病权威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喉源性咳嗽”是20世纪80年代由干祖望教授首次提出,主要指咽喉疾患所引起的咳嗽。本病以“痒而作咳”为主症,症状特征如下:阵发性咽痒如蚁行,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粘痰;或兼有咽异物感、频繁清嗓等症。肺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咽部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与慢性咽炎相类似的局部体征。其病程一般较为漫长,有的数月之久,甚则达数年。主要发作于春秋两季,严重者频繁咳嗽,程度剧烈,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喉源性咳嗽尚无明确的诊疗规范,西医常与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导致抗生素的滥用,不但影响疗效,而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作用。

干祖望教授等认为其主要病因为:(1)感受风邪,宣发不彻,或失治误治等,使邪滞肺经,闭门留寇;(2)禀质过敏,微邪外感及异气(异味、粉尘、)入侵等。从病位来看,喉为肺之系、上焦之盖,因此喉源性咳嗽具有上焦咳嗽的特点。

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所创的三焦辨证和六淫辨证相结合,把咳嗽的辨治分析得纵横分明、准确透彻,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困,对喉源性咳嗽的辨治遣方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现将与喉源性咳嗽临床特征相符合的《温病条辨》中的证治方药探讨如下。

《温病条辨》主治喉源性咳嗽症状特征的证治方药

1.温邪初犯所致咳嗽宜清宣

1.1风温致咳,桑菊饮加减

风温热邪初犯喉部所致之咳嗽,其特征为:除了咽干咽痒、咳而无痰或少量粘液痰外,身微热或无发热,不恶寒,脉浮,因病情尚轻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兼可透热;桔梗、甘草、杏仁清咽止咳化痰,特别是杏仁对急性喉源性咳嗽有特效;苇根清热生津而止渴;其中连翘清热解毒,笔者认为若无咽痛或发热不重可减量或减去。若风温之邪由卫分入气分,如“风温袭肺二、三日,咳嗽气粗似喘”,可于桑菊饮中加石膏、知母以清气生津;若见口渴甚者,可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并清肺润燥止咳;若咳嗽较频,或有痰微黄,为肺热者,可加黄芩以清上焦之热。

1.2温热致咳,银翘散主之

温热邪毒较风温之热邪更重,侵袭肺系之喉而致咳,其症状为:咳嗽但痰不多或晨起痰黄,伴咽痛,口渴甚,大便秘结,可伴发热,不恶寒,脉浮微数。因咽痛和发热症状较桑菊饮证为重,此时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杏仁治疗。方中金银花、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之功;薄荷、豆豉、荆芥辛凉解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利咽喉;竹叶、芦根清热生津。同理,对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可加杏仁以加强利气化痰而止咳。

1.3暑温致咳,清络饮加味暑温之

邪伤及喉络而致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咳声清高,久咳则哑,汗出口渴,头目微胀不适,脉浮大而数。因为暑邪所致,热多于湿,不可用重剂,故用芳香轻剂清络饮加杏仁、桔梗、麦冬、知母、甘草治之。清络饮可清肺络中无形之热,药用鲜荷叶、鲜金银花、西瓜皮、鲜扁豆花、丝瓜皮、鲜竹叶心等芳香透暑,清热化湿;加麦冬、知母滋阴降火利肺,另再加杏仁、桔梗、甘草行气化痰利咽。

2.燥邪灼伤所致咳嗽宜凉润

2.1燥犯咽喉,桑杏汤、桑菊饮润之

秋季外感燥热之邪,必初犯肺卫之咽喉,症可见:干咳无痰,鼻咽干燥,时伴咽痛,心烦微渴,右脉数大。方用桑杏汤清热润燥。方中桑叶、豆豉轻宣燥热,杏仁、象贝行气止咳化痰,桅子皮清泄上焦肺热,沙参、梨皮润喉生津。桑菊饮亦可治之,因其具有轻宣燥热,凉润肺系之功效,故对燥热伤肺卫之轻症用之亦合适,即“救肺卫之轻剂”也。

2.2燥灼阴津,可服沙参麦冬汤、五汁饮

燥热之邪循经而下灼伤肺胃阴津时,其症见:干咳少痰,口渴咽干,自觉手足心热,舌苔少微黄,脉细微数。方用沙参麦冬汤治之。其用沙参、麦冬养肺胃之阴;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益气培中,生甘草甘缓和胃,配桑叶共奏凉热润燥之功。若久热久咳者,加入地骨皮清宣虚热。若燥热甚出现口渴、津液气化不畅致痰粘难咯者,亦可用雪梨浆、五汁饮方以润肺利咽。其中五汁饮为梨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甘蔗汁)和匀服之,可凉服,亦可温服。

2.3燥伤气阴,清燥救肺汤加味

若燥热伤及肺胃并进一步深入,出现气阴两虚时,其症见:干咳痰少,口燥咽干,气短乏力,咳甚则气逆而喘呕,舌苔干黄,脉细数。宜用清燥救肺汤救之。方中药用桑叶、石膏宣肺中燥热;杏仁、批把叶降气泄肺;人参、甘草健脾益气生津;阿胶、麦冬滋养肺胃之阴,火麻仁润肠泄热以利肺。若痰多色黄质粘者,加浙贝母、瓜萎仁清化热痰;兼有阴血虚重者加生地黄滋肾阴以助“金水相生”。

3.湿邪困阻所致咳嗽宜泄利

3.1寒湿中伤,杏仁薏苡汤主之

寒湿杂感中伤犯喉,多见于暑天或雨季。其症见:咳嗽少痰色自,可伴喷嚏头胀、倦怠、肢体麻胀不适,舌苔自微腻,脉滑微浮。此为寒湿困脾肺,气不宣通,杏仁薏苡汤主之。该方用杏仁宣肺止咳,半夏、厚朴、薏苡仁、生姜温中下气、化湿醒脾,桂枝、自羡黎解肌祛风散寒,防已与;薏苡仁、桂枝相伍能解肌肉经络之风湿,宣通气机。

3.2湿温炼痰结瘀,千金苇茎汤加味

若湿温外感不解或过早用滋补之药误治,使邪滞肺经,炼痰结瘀困于喉而致咳嗽,多见于夏秋之季。其症见:咳嗽有痰,色黄,甚则喘促;或伴身有微热,胸闷胸痛。此时可用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此方药用苇茎清肺泄热生津,薏苡仁清利湿热,桃仁逐瘀行滞,冬瓜仁清肺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利喉,滑石助薏苡仁逐湿利肺。

3.3湿温成“疟咳”,杏仁汤救之湿

温伤肺致咳日久,午后或晚上咳甚,反复出现,故谓“疟咳”。症见咳嗽频作,午后或晚上咳甚,伴咽痛,口渴欲饮,舌红自腻。此症湿邪与热邪不分伯仲,杏仁汤主之。药用杏仁、桑叶、白蔻仁、梨皮轻宣肺气,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利咽,茯苓、滑石利湿泄热。肺气宣通、湿热清利,邪去气宣而病自愈。

4.痰饮阻滞所致咳嗽宜逐化

4.1温病后期疾饮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化之

温病后期肺脾两伤或见于滥用抗生素所致肺脾虚损,化湿不利而成痰饮,停滞肺系之咽喉而咳嗽。此症湿多于热,痰阻喉塞。其症见:咳声变重浊,痰质稀色白,口渴轻微,不欲多饮,时伴呃逆,舌淡苔自腻脉滑。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治之。该方中半夏、生姜、茯苓化痰蠲饮和中,加杏仁、厚朴加强宣肺化痰,行气逐湿。

4.2失治误治将成悬饮,香附旋覆花汤降之

湿温之邪粘腻,若失治误治,邪气由表入里,损肺及肝,与水相搏,悬饮将成而未成之时,欲重咳而出。症见:咳嗽甚伴胁痛或胸痛,干呕,痰稠难咯,自觉潮热或往来寒热(体温不高)。方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香附、旋覆花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紫苏子、杏仁、陈皮、半夏降肺气而化痰消饮,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以助化饮。若胁痛甚者加降香行气止痛,若兼腹胀满者加厚朴以助利气消胀。

《温病条辨》对喉源性咳嗽的辨治启示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气之邪侵犯肺卫,结于咽喉,相搏不去,此乃喉源性咳嗽之源。因此干祖望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将咳嗽的病位由中医的“肺”向上涵盖到“咽喉”图。

由以上《温病条辨》中的经方可见,温邪、燥邪、湿邪的邪气初犯致咳以清宣利咽为主要法则;温病后期的痰饮致咳则以化痰降气为法则,说明喉源性咳嗽虽然独发于喉部,但是与脏腑功能的失调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治喉源性咳嗽之道,仍应以辨病性及辨病位相结合,因势利导,辨证分治。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的治疗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多经验,较之西医有更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挖掘、归纳以运用。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作者/陈彩凤、李云英、麦润茹。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qmpe.com/wazlyy/86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