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嫌刘姥姥,黛玉嘲讽母蝗虫,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是我们读者都喜欢的人物,因为她幽默诙谐,有情有义,既能舍下老脸去贾府打秋风,振兴家业,还能在贾府破败后知恩图报,仗义救赎落难的巧姐。

可是有人就很不喜欢她,头一个就是妙玉,她厌恶刘姥姥,连刘姥姥喝水用过的古董茶杯都要丢掉;第二个是林黛玉,她讥讽刘姥姥是“母蝗虫”“算哪门子的姥姥”,还调侃刘姥姥逛大观园要是画成画作,就该叫“携蝗大嚼图”。

除了妙玉和薛宝钗之外,还有一个人更加厌恶甚至憎恨刘姥姥,那就是薛宝钗。下面咱们挨个来分析一下,她们为什么都不喜欢刘姥姥?主要有三层原因:

贵族小姐不懂民间疾苦,妙玉黛玉都不能共情刘姥姥的苦难

妙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清高的两位姑娘,她们都身高贵,美貌与才华兼备,来自姑苏,自幼体弱多病的千金小姐,而且她们俩都有比较严重的洁癖。

有读者可能要提醒我,妙玉不是带发修行的女尼吗?是呀,可是妙玉虽然身在佛门,但她自称“咱们闺阁面目”,身边全是婆子丫鬟伺候,又因为被权势难容,才躲在贾府的省亲别墅里避难,所以其实她本质上也是一位落难的权贵千金。

这两位姑娘从小生在大户人家,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每天都是锦衣玉食,金尊玉贵的生活,看看她俩的文采就知道,她们根本连针线都不常做,更多的时间应该都是用来读书了。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男人们都不一定能读得起书,何况女子?而且就连薛宝钗这种百万家财的富户人家的小姐,都不能正经请先生读书,而是从小要做针线,陪着母亲管理家务事;武将出身的伯爵王家的女儿们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个个都是半文盲。

可见妙玉和林黛玉这样的古代女性,那就是活在古代社会金字塔尖上的人,按照现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她们俩的人生需求只存在于上面三层,也就是社交需要(友谊)和尊重与自我实现。

虽然《红楼梦》的读者肯定不知道马斯洛,但他写出来的妙玉和林黛玉就是这种人,她们追求就是这些,她们作诗也好,维持自己的自尊骄傲也罢,她们分别和宝玉的情感,她们彼此之间的知己有情,都属于这些范畴。

至于下面两层的需求:生理方面的衣食温饱还有人生安全与经济来源这些,妙玉和林黛玉根本从出生那天起就不需要考虑,也完全没有体会到为这些事情发愁的感受。

她们最多也就是从书上看一些:“积谷防饥”、、“人烟断绝”、“易子而食”等典故,多半也就是唏嘘两句,感慨一番。反正她们是玉粒金莼噎满喉,白米饭都不吃胭脂米,怎么能体会到“岁大饥,菜人哀”?

所以,她们两个体会不到刘姥姥的苦难,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因为身份差实在太大了,当年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惠帝不只是因为智商问题,更是因为他离穷苦百姓的生活太远了,根本难以共情。

妙玉和黛玉为人清高孤傲,看不惯刘姥姥的卑躬屈膝讨生活

当然了,妙玉和林黛玉与刘姥姥的阶层差距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毕竟贾宝玉也是贵族公子,他就不嫌弃刘姥姥嘛,知道给刘姥姥要了茶杯换钱,王熙凤也不嫌弃,还真心诚意的和刘姥姥结交。

妙玉和林黛玉厌恶刘姥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俩的性情与众不同,她们骨子里有很强烈的古代文人清高孤傲的风骨。

清高这个词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好像带着贬义和嘲讽的意味,甚至有人认为谁清高就是造作矫情,故作姿态什么的。但是在古代,清高真的是一个褒义词啊!

《孔丛子》有云:“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不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史记里写: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乐羊子妻告诫丈夫:渴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李白也曾高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还有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代那些真正淡泊名利、清高骄傲的名士、隐士是真的会受到世人尊重的,很多达官显贵甚至皇帝都愿意亲自请他们出山,就算被拒绝也不带生气的,还会夸赞他们有风骨,并且赠送丰厚的财物,如果被拒绝就赠送封号什么的。

曹雪芹也是真心在赞美妙玉和林黛玉的这一份清高骄傲、遗世独立的风骨,但他也早就预料到有人根本理解不了这种风骨。

时至今日仍旧有很多读者,明明跟妙玉无冤无仇的,也挑不出妙玉的错处,却还是要看她不顺眼,骂她假清高,讨人厌,活该结局沦落风尘。

作者也在书中多次写有人误会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小性儿爱恼爱辖制人”、“刻薄爱挑人的错处”等等,不及宝钗豁达随和,如赵姨娘之流更是认为她眼里没人;妙玉的判词就干脆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这样有古代文人清高风骨的妙玉和林黛玉,她们厌恶刘姥姥也是必然的。因为她们也不知道刘姥姥后面会仗义救赎巧姐,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在妙玉和林黛玉眼里,刘姥姥就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贾府的穷亲戚,来打秋风的。祖孙两个在贾府又吃又拿,站没站相风,吃没吃相还故意装丑卖乖,一副滑稽清客想要多挣点钱的架势,请问谁喜欢这样的亲戚?

在妙玉和林黛玉看来,刘姥姥就是在为了钱财折腰,出卖自己的体面和尊严,在趋炎附势,在卑躬屈膝,从清高骄傲的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角度出发,怎么可能看得惯这些行为?古代那些士大夫,宁愿饿死以成全气节的还少吗?

所以妙玉才说,幸亏那个成窑杯子是她没用过的,要是她用过的,宁愿砸碎了也不会给刘姥姥。因为她从骨子里认为,她和刘姥姥就不可能是一种人,做同样的事,毕竟唯有知己,才能共饮。

寄人篱下的尴尬处境,让妙玉、黛玉和薛宝钗都厌恶刘姥姥

接下来说妙玉和林黛玉讨厌刘姥姥的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她们同样寄人篱下,依附贾府生存的尴尬处境,本来她们骄傲的内心就已经很敏感了,觉得有许多不适,毕竟不是正经主子。

但是刘姥姥的出现,让她们感觉更加尴尬了。因为刘姥姥虽然关系远,路子野,但她也是贾府的亲戚故旧呀!从这个角度看刘姥姥和妙玉、林黛玉的是有共同点的。

那么贾母是怎么对待这位亲戚的呢?就是表面的客气,一口一个老亲家,然后实际上拿着人家当猴戏耍取乐。王熙凤和鸳鸯更是点明了,她们是把刘姥姥当成女清客,做出种种滑稽表演,哄得贾母高兴。

那么林黛玉和妙玉这种敏感多思的姑娘,心里不多想是不可能的,而且她们这种真性情的姑娘,也不会过分矫饰伪装,心里不爽就要表现出来。

所以妙玉气得丢下贾母,独自和黛钗吃体己茶去了,贾宝玉自己跑了来,一句话说的不对,还挨了妙玉一顿讽刺:“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大约能体贴到妙玉的心情,也不只是因为精神洁癖,所以他赶紧献殷勤,又索要茶杯搭话,又要让小厮打水来洗地。

林黛玉虽然在席上笑得很开心,全当看了个笑话,但刘姥姥走后,她就当着姊妹们的面出言讥讽:“她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林黛玉的反应没有妙玉那么明显和强烈,也是因为她是贾府的正经亲戚,贾母宠爱的外孙女,而且她是带着母亲的嫁妆和林家的遗产来的,怎么说也比妙玉有底气。所以她才能这样高高在上的出言讥讽刘姥姥。

但是这里还有一位姑娘,她对刘姥姥的厌恶可能比黛玉、妙玉都要深的多,那就是薛宝钗。

薛宝钗既没有像妙玉黛玉一样高贵的出身,就连家底可能都已经远不如林黛玉寄存在贾母那的财产多了。她其实和刘姥姥差不多,只是王夫人的亲戚,和贾府毫无血缘关系,连宝玉都认为她外四路。

当刘姥姥在大观园给贾母做滑稽表演当女清客的时候,薛宝钗才是最难堪的,她不但感受到贾母深深的内涵,而且还有她母亲屡次拍马屁拍不到点子上,又有贾母对她的雪洞一顿批评。

薛宝钗在这一回从头到尾就没笑过,只说过一句话还是讥讽贾府中人喜欢带人逛大观园,害的残荷都没工夫收拾。

妙玉请黛玉喝茶也叫了宝钗,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她们三个都是寄人篱下,一样依附贾府生存的同类人。

宝钗对刘姥姥的厌恶憎恨更是表达在林黛玉调侃“母蝗虫”的典故之后,她觉得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都不够过瘾,或者也可能怕人听不懂,达不到足够讽刺效果,就跟着解释了一番,夸了林黛玉,还不忘狠狠贬损了和刘姥姥惺惺相惜的王熙凤。

无非就是宝钗认为王熙凤和刘姥姥都是粗俗的人,只会一味世俗取笑,作为与王家有关的亲戚,打秋风打的这么直白明显,丑态百出,简直丢人现眼,太不体面了。

不像她薛姑娘,费尽心机策划个“金玉良缘”,还要加上和尚预言、冷香丸、海上仙方这些漂亮的包装噱头。偷不叫偷叫窃,想要贾府的钱叫打秋风,舍老脸,想嫁给贾府的嫡孙,那就叫借东风,上青云。

薛宝钗共情不到刘姥姥的苦难可以理解,毕竟她也是大富之家的千金,从小不愁吃喝。但是她共情不到刘姥姥打秋风就只会显得她双标了。

毕竟她和她母亲、哥哥在贾府常年赖着不走,属于常年打秋风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想要反客为主。若论起拉下脸来趋炎附势、谄媚逢迎,她们母女敢称第二,刘姥姥也不敢称第一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eqmpe.com/wahl/89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